登录 | 注册

0

首页 > 课程 > 课程详情页

吴琼 | 恶意抢注商标问题的各国实践
“恶意”的概念解读、“恶意”的法律意义、以客观证据证明“恶意”心理意图:各国法律体系和实践的对比分析、其他国家对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的司法实践和判例分析
  • 主讲:
    吴琼 丨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
  • 浏览数:
    5350次
¥29.90

¥29.90

免费
  • 课程介绍
  • 课程目录
  • 学员评价(0
  • 规则说明
  • 课件下载

在国际上普遍认为商标领域存在两大疑难问题,第一是商标侵权,第二就是商标的恶意抢注,大家平时会非常关心可能是商标侵权打假的问题。但其实,商标恶意抢注的危害性比侵权更严重,对商标权利人的影响也更深远。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商标侵权案件中,其实“好人”是谁,“坏人”是谁,是非常一目了然的,难点只是在于“好人”怎么抓住“坏人”,怎么战胜“坏人”。但在商标恶意抢注案件中,往往“坏人”会披着“好人”的外衣,以貌似合法的手段来做一些“坏事”。


所以,在商标恶意抢注案件中,首先如何分辨“好人”“坏人”是一个难题,分辨出来之后,如何去规制这样的行为也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其实,这个头疼的事儿不仅存在于中国,在其他国家也很普遍。今天,吴琼律师就与我们一起分享商标恶意抢注问题在各国的一些实践情况,并期待以此获得对我国商标恶意抢注行为规制的一些启发。


案例引用及点评

“FACEBOOK”商标异议复审案

“福特纳·梅森Fortnum & Mason”商标无效案

Di Thiene S.P.A. v Panagiotis案

L’OREAL S.A. v Marcon案

Person’s Co. Ltd v Christman案

DEMON ALE商标异议上诉案

Midland Counties Dairies Ltd诉Midland Dairies Ltd.案

“Butterfly”商标无效案


课程要点

“恶意”的概念解读

“恶意”的法律意义

以客观证据证明“恶意”心理意图:各国法律体系和实践的对比分析

其他国家对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的司法实践和判例分析


恶意抢注商标问题的各国实践-知产林.pdf

立即下载

主讲老师

吴琼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曾接受过美国迪堡法学院国际金融法和知识产权法律方面的培训,以及英国PraxisUnico国际技术转移的培训。自2005年从事知识产权工作至今,吴琼律师处理了大量的知识产权相关的确权争议、侵权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跨国并购中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案件,此外也在国际技术转移项目中为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专业的支持服务。由于其在国际上的优秀口碑和影响力,多家行业权威机构(例如:Chambers、Asia Law、WTR、MIP、Global Law Experts等)连续多年将吴琼律师

为你推荐